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管理 > 学科建设 > 正文

药物化学(100701)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8
浏览:

1. 学科点历史回顾

药物化学学科始建于1999年,于2007年建立徐州医学院—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验室,2011年被评为徐州地区新药创制与研究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本学科已经成为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药创制与评价工程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化学是桥梁学科,与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等药学其他二级学科紧密结合,在我校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我校药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历年的学校学科评估工作中,排名第6。

2.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药物化学学科依托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平台,以“学术创新”为宗旨,围绕创新药物分子的开发与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开展研究,主要包括:(1)生物活性物质检测新技术及其在创新药物分子开发中的应用;(2)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药物研究;(3)抗肿瘤药物研发;(4)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设计与开发;(5)药物合成方法学研究。

3. 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学科团队介绍:

目前,药物化学学科由25名专任教师及产业教授构成,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6人,均具有博士学位。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1人, 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1人,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6人,江苏省科技副总2人。团队成员以中青年为主,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具有药物化学、化学、化学生物学的专业背景,有丰富的海外研修经历(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美国堪萨斯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犹他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支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

学科带头人介绍:

张玲,徐州医科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化学系访问学者。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技副总。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专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库成员、江西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厦门市科技专家库专家、苏州康润医药有限公司科技副总、江苏恩华药业特聘研究员、南京科络思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江苏省药理学会委员、徐州市化学化工学会委员。Acta Materia Medica青年编委。

主要开展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近年来,致力于生物体内活性物质、疾病标志物的小分子探针与药物化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1项、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1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核医学重点实验室课题1项等。在Chemical Science、ACS sensor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Talanta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被引频次累计达500余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得淮海科技进步二等奖、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完成企业横向课题5项,参与技术成果转让2项。

本人现为《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在线精品课程负责人,负责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研究与进展(研究生课程)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在线课程的建设。主讲课程《化学生物学研究与进展》获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江苏省高校生物学学科联盟优秀研究生课程。主要承担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学文献、化学生物学研究与进展(研究生课程)、高等有机化学(研究生课程)等课程。从教10余年,授课质量受到专家和学生的好评,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徐州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徐州医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讲课标兵、徐州医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15-2016年度教学优秀奖、2022年徐州医科大学“方睿奖教金”。以副主编编写科学出版社《药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参编医药科技出版社《药物设计学》。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1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课题1项、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等多项教改课题。作为指导教师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三等奖、江苏省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中国生物工程会研究生生物与医药论坛优秀报告三等奖、江苏省药学会“豪森杯”优秀论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5项。

4. 学科科研情况

近5年来,药物化学学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4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8项,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1项,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20余项,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1项,徐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10余项。

近5年来,药物化学学科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多篇文章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 sensor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Trends in Chemistry 、Journal of Hepatology 、Chemical Science、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Biomaterials、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Food Chemistry、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上。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中国药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徐州市厅级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成果转让10余项。与江苏恩华药业共同申报并获批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1项(200万元)。

5. 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目前,药化学科依托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拥有完善的药物合成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包括核磁共振仪、液质联用仪、微波反应合成仪、平行反应合成仪、质谱、气相色谱仪、高压反应釜、中试实验反应釜、全自动中高压分离系统、Dell计算服务器、高性能PC机、酶标仪、垂直电泳仪等仪器。已形成一个集新药研究、制药技术开发和药学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研平台,是苏北地区和淮海经济区重要的药物研究与技术开发平台。

6. 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药物化学学科积极投身于教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本学科承担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设计、药学文献、化学生物学研究与进展、高等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等课程。其中,《有机化学》课程荣获国家一流课程;《化学生物学研究与进展》课程荣获获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江苏省高校生物学学科联盟优秀研究生课程。

学科导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课题、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等多项教改课题。

主编多部教材,包括《药学文献检索与利用》、《药物化学实验指导(案例版)》、《药学专业英语》、《药物化学》、《医用化学》。参编《药物设计学》、《有机化学》、《中国医学教育题库—药学专业题库》、《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典型案例汇编》。

研究成果“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下培养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徐州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4项。全国药学院校优秀教学论文比赛特等奖1项。第三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余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多项奖励,包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一等奖、第一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簪实验教学改革大赛特等奖、第十五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一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簪实验教学改革大赛特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第一届中国生物工程会研究生生物与医药论坛优秀报告三等奖等。

7. 学科社会服务

药物化学学科始终坚持学科发展与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同步、学科的科学研究必须能够实现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的原则。近10年的学科与专业建设,为我校积累了能够服务于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所需要的药物合成、药物制备工艺研究领域的人才队伍和科研条件。本学科累计承担了制药企业委托的新药研发项目20余项,其中“Ⅱ型糖尿病药那格列奈关键中间体D-苯丙氨酸制备技术”、“非甾体抗炎药D-萘普生手性拆分制备技术”、“D-萘普生及其新剂型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吉非替尼原料药及其片剂”、“依达拉奉原料药”等项目,已实现了成果转让。首创的双相结合动力学模型和双点竞争结合检测法为核心的分子结合动力学检测技术体系,得到德国拜耳等制药公司的应用;与法国Cisbio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的结合动力学检测技术,已实现商业化应用。

在放射性药物研究方面,研制成功2个国家一类新药,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频发的临床试验批件。近年来学科聚焦组蛋白乙酰化识别蛋白及甲基化修饰相关蛋白的新药靶标的确证研究及选择性抑制剂研发。与制药企业进行三项成果转化,目前有两个小分子候选药物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其中cMet抑制剂谷美替尼已申报上市。本学科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已取得多项原创性的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淮海经济区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8. 招生就业

自2012年以来,药物化学学科已经招生12届研究生,共培养9届毕业生。我校药物化学专业毕业生在高等级医院、国内大型医药企业、高等学校等从事新药研发工作,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鲁南制药、康龙化成新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恩华药业、江苏万邦生化医药、南京药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盐城市疾控中心、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泰安中心医院等,连续9年就业率达100 %。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具备较好的科研能力,学生继续进入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如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体现了我校药物化学专业良好的人才培养能力。